首页

舔足国产

时间:2025-05-25 01:33:46 作者:时政微观察丨如何学有质量、查有力度、改有成效 浏览量:48808

  插秧机一天可作业三四十亩地;无人机植保作业,一人一天可以管200亩地……

  3月19日,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,种粮大户戴宏在家迎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——习近平总书记。面对总书记对于农机具和春耕物资的关注,戴宏详细介绍了他家的“种粮装备”。

  悠悠万事,吃饭为大。全国两会后的首次地方考察,习近平就深入田间地头,话农桑、察实情,其背后有着大的现实背景。

  十几亿人口要吃饭,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。“中国人才几天时间没饿肚子?”“谁来养活中国?”习近平曾以此警示,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。

  截至2023年,中国粮食生产已实现“二十连丰”,就在本月,全国两会期间,中国再次定下“粮食产量1.3万亿斤以上”的年度目标。

  不过,在不确定因素愈发复杂的当下,求解端牢饭碗的大国“粮”策,依然是丝毫不可懈怠的大课题。

 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,让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,“地”和“技”是两个关键抓手。习近平多次强调,真正把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。

  “地”是根本。中国以占世界9%的耕地、6%的淡水资源,养育了世界近1/5的人口,耕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。严守耕地红线,建设高标准农田,是习近平一再强调的重中之重。

  此次湖南考察,习近平要求,确保春播面积,细化春季田间管理;要建设好高标准农田,推行适度规模经营;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,进一步把粮食单产和品质提上去。

  “技”是出路。解决吃饭问题,根本出路在科技,耕地就那么多,稳产增产根本出路还是在科技。保证粮食安全,领先的农业科技是最大的底气。

  在湖南考察期间,习近平强调,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,加快种业、农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;坚持大农业观、大食物观,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,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。

  当然,有“地”有“技”,还要回答“谁来种地”的问题。

  “让种粮也能够致富,进而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发展现代化大农业,真正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走稳走扎实。”习近平道出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。

  |出品人:陈陆军

  |总监制:张明新

  |总策划:俞岚

  |策划:吴庆才

  |统筹:马学玲

  |执笔:阚枫 袁秀月

  |校对:孙静波

  |视觉:徐洋

  |中国新闻网“习言道”工作室出品

【编辑:李润泽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中国或支持特斯拉测试“无人驾驶出租”

20日18时至23时,宁夏各地气象部门已经发布9条大雾预警。23时15分,银川市气象台升级大雾橙色为红色预警信号:预计20日夜间到21日上午,兴庆区、金凤区、西夏区、贺兰县将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,请相关部门和广大群众注意预防。

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更安全、更高效、更智能 一张现代化国家水网正加快建设

习近平发表致辞,感谢卢拉总统和巴西人民给予的热情友好接待,祝贺巴西在卢拉总统领导下取得显著发展成就。习近平指出,中国和巴西虽然远隔重洋,但这从未阻挡彼此相知相亲的脚步。中巴两国既各具鲜明特点,又彼此和谐交融。开放创新、多元一体是我们两国的共同特点和追求。

全球首个世界女子围棋公开赛即将在福州开赛

本届投洽会也将发布《2024世界投资报告(中文版)》《中国外资统计公报2024》《中国外商投资指引(2024版)》《中资企业国别发展报告2024》《中国双向投资报告2024》等权威投资报告,以及《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发展报告2024》,提供翔实专业的信息资源,助力全球投资者更好地把握全球投资风向,作出科学投资决策。

人民网评:全面提升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水平

政知君注意到,去年7月以来,广东省委常委会已经先后把会议开到广州、深圳、汕头。而这几次省委常委会在时间和地点的选择上都颇有深意。

(聚焦中非合作)湘非好物加速“双向奔赴” 催生消费新业态

“复合光伏发电技术具有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的优势。”华电重庆新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,项目开工后,将按照既定目标,精心组织施工,高质量完成工程建设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